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经验交流
“把审判和执行工作当做父母交办之事来办!”
旬邑法院围绕“三个一”强化队伍建设
作者:旬邑法院 田 敏 姚宝民  发布时间:2009-09-23 17:23:21 打印 字号: | |
  “假如我是一名当事人,当我的人身权益受到伤害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寻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希望接待我的法官说话和气、耐心听取诉说、工作效率快……”这是旬邑法院开展的“假如我是一名当事人”演讲大赛中一名干警发自肺腑的演讲。自“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旬邑法院以一句叮咛、一个承诺、一份忠诚为载体,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并激发了干警的巨大热情,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案件1091件,审结1021件,结案率93.58 %,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81.12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结案率、调解率、执结率三个100%。

                          一句叮咛:折射司法为民新理念

  “把审判和执行工作当做父母交办之事来办,把来访群众和案件当事人当做兄弟姐妹接待。”该院院长余明涛在2007年任旬邑县法院院长后第一次全体干警会上这样讲。他是这样要求同志们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2009年4月1日,一位老人带领聋哑女儿来到该院请求立案。但由于老人无法提供有效证件证明其与当事人关系,聋哑人赵某又不识字,值班干警无法领会其意愿,及时向领导做了汇报。院长当即决定派车带他们前往旬邑特殊教育学校,在手语教师吴老师的帮助下,干警了解到赵某长期遭受家庭暴力,无奈之下寻求法律保护等情况,在证实了赵某与其父的委托代理人身份后,迅速为她办理了立案手续并移交业务庭审理。之后,案件顺利宣判,法庭上泪流满面的赵某,面对法官她微笑着竖起拇指。如今,当你步入旬邑县法院,醒目位置的电子屏滚动显示“‘五个严禁’、‘六个不准’、诉讼风险提示……”走进庭室,“一把椅子让座,一杯开水解渴,一句问候暖心”诸如此类的温馨提示格外醒目。近年来,该院始终把转变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搞好全局工作的核心来抓,相继开展了纪念党的生日向党宣誓、大学习大讨论、“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教育、法官大讲堂等活动,尤其是该院实行的“首问负责制”,真正做到了使每位来访群众不受冷落。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警,接待来访群众的第一人即是该位群众的导讼人(接待引导人),属自己办理的事情就认真办理,不该自己办理的也要负责把群众带到相应庭室。一张张和气的笑脸,一声声真诚的问候,让群众入门就有亲情感。

                         一个承诺:开创和谐审判工作新局面

  “我是人民法院院长,抓好审判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我的职责,每一名同志的进步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人民法官,我愿为我所办理的每起案件终身负责……”在旬邑法院视频会议室,全体干警逐人、逐庭室面向党旗庄严宣誓。3月16日,该院聘请15名执法监督员和20余名社会各界群众代表、离退休干部齐聚一堂,开展了坚持多年的“我向党旗承诺”宣誓活动。对活动中作出的承诺建立档案,实行挂牌销号制逐条兑现,每阶段总结会承诺人要对作出的承诺逐条反馈。为了大力加强法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执法环境,该院党组面向全体干警做出了“建设温馨家园”的公开承诺,先后投资120万元为干警建起了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开通了审判工作论坛。民主恳谈会、家属座谈会、家属助廉倡议活动拉近了班子与干警、单位与家庭的距离。职工运动会、歌咏朗诵赛、书法文学作品展、文艺晚会等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干警的业余生活,也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司法文化。为了不断提升案件质量,全体干警向院党组郑重承诺:为自己所办案件终身负责。他们以法官大讲堂和优秀庭审观摩为载体,广泛开展“比学赶超”业务大比武活动。闲聊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关门审案的少了,相互切磋的多了。“五进”活动将法律送到人民群众身边;“征询旁听庭审意见”活动有力扩大了司法民主;庭审观摩、案件质量展评,进一步提升了办案质量。小举措开创新局面,在2008年民意调查中,该院群众满意率达98.5%。先进优越的办公环境和朝气勃发的团队成为干警奋发工作的巨大动力。涌现出了省级“优秀法官”杨平怀,全市“十佳法官” 提名奖、“感动旬邑十大模范人物”朱选民,全市优秀政法干警朱春厚等先进个人,提拔任用副院级领导3人,科级干部9人。

                         一份忠诚:彰显当代法官为民情怀

  “法院自筹资金垫付执行款”这个在执行期由法院为四川省南部县当事人先行垫付执行款的故事在旬邑政法系统传为佳话。2008年7月10日早,为了2.9万元执行款奔波于法院多年的执行申请人陈某终于拿到了执行款。可当陈某得知这些钱是由法院垫付时,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7年前他和儿子来到旬邑务工,然而无情的车祸夺走了爱子年轻的生命,肇事者长期外出躲避多年来执行未果,“5.12”地震中家里房屋倒塌,家人受伤,对于陈家更是雪上加霜。法院得知情况后,决定启用司法救济资金1万元,剩余执行款由法院自筹资金垫付。铁肩柔情铸法魂,真情为民化纷争,这只是众多事件的一个典型写照。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该院始终坚持把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尺。特别是在涉及弱势群体的案件中,他们为了切实解决下岗职工、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众诉讼执行难的问题,积极协调,筹措30万元启动资金,牵头设立了执行案件特困当事人救济基金。先后为孤老病残等弱势群体缓、减、免诉讼费及执行费16万元,为解决特困群体案件申请执行人基本生活困难,预防和减少上访缠诉,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而长远的作用。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的问题,该院在立案庭设立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维权窗口,成立了全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在执行局设立涉及未成年人权益案件专门执行小组,涉及未成年人诉讼案件执行率大大提升。同时,加大对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坚持贯彻“缓、轻、减”的量刑原则,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挽救未成年人。日前,由17名干警组成的“审判工作进校园”小组,已分赴全县14个乡镇中、小学担任法制校长,构筑起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钢铁长城。
责任编辑: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