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观”天下
用文明祭扫传播殡葬文明
作者:凤翔法院 汶金让  发布时间:2013-04-03 10:14:26 打印 字号: | |
  胸佩白花,默哀,敬献花篮,宣读祭文……清明节前,周口市经济开发区福寿园公墓清明节公祭,简短、庄重、文明。村民李克良在参加公祭后说:“公祭简单、文明,表达了对先人的纪念。也不担心到地里添坟烧纸会踩毁庄稼。”(4月1日人民日报)

  去年,河南“平坟”事件轰动全国,反对歪曲之声和负面评论层出不群。谁曾想到,当地各级党政部门为此项改革曾做出许多积极努力!周口去年新建成的福寿园公益性公墓,开辟有树葬区、花葬区,环境优美,已迁入新旧亡故人员1700多位。周口市委、市政府依据《殡葬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推进殡葬改革实施意见》,系统推进殡葬改革,利用荒废地、闲置地、旧场地,采取市县财政补、乡村集体筹、社会名人捐的办法,多元筹集公墓建设资金,建成类似农村公益性公墓3130座,同时动员群众平坟200多万座。

  这一切付出,目的是什么?推行殡葬改革,树立先进殡葬文化,通过重要的传统的文明的清明祭扫,传播殡葬文明。

  殡葬方式和殡葬观念的改变,表面看,只是一个民俗习惯,其实质是一种先进文化和文明的倡导。落后的土葬风俗,占用了大量耕地面积,明显不合时宜,亟待改革。为此,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回应“殡葬暴利”和“死不起”等问题时表示,殡葬惠民政策范围将从社会救助对象扩大到户籍和常住人口,对土葬改革区采取深埋不留坟头、集中生态安葬以及自愿实行火葬的将给予奖补。

  推行文明殡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每前进一步阻力很大,甚至要冒极大的风险。但再难的问题,也要有人勇敢去做。只要政府抱着一个真正为民办实事、真正无私心杂念、真正让群众得实惠的出发点去推行这项创新,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首先,推行殡葬改革、倡导殡葬文明的信心绝不能松懈或丧失。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人们对死亡及埋葬方式的认识肯定会发生变化,观念会逐步更新。水葬、天葬、海葬、树葬等种种不同的人类死亡处理方式的更多了解,会让许多群众落后、错误、守旧的观念发生改变。

  其次,利用清明这一特殊契机,广泛宣传文明祭扫十分重要。传统祭扫活动破坏耕地、毁坏青苗、林木、污染环境,弊大于利。公益性公墓内设立公祭墙、公祭碑,组织开展集体公祭、家庭追思会等活动,缅怀先烈、礼敬先贤、追思先人。倡导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奠等祭扫方式,因地制宜开展骨灰树葬、花葬等生态安葬活动。鼓励经营性公墓开辟生态公益墓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骨灰安葬服务,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劝导群众摒弃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燃放鞭炮等祭拜习俗。这些好的祭扫方式,必然会以自己更加文明的文化引导力吸引更多的人接受和接纳它。

  最后,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对采取深埋不留坟头、集中生态安葬以及自愿实行火葬的,给予奖励补贴。遗体接送、火化等基本费用由政府公共财政负担,免费为亡故人员提供骨灰盒、墓位和骨灰存放处,免费看护管理等,这些细致入微的惠民殡葬措施一定会受到众多群众的青睐。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一种先进的文明和文化,要取代另一种逐渐衰落的文明和文化,从来不会一番风顺。但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正能量必然战胜负能量,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之客观规律,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责任编辑:凤翔法院 汶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