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有三种基本称呼,即当事人口中的张清张法官,年轻书记员口中的张老师和每天雷打不动更新朋友圈的“为善最乐”,当然他也是我在立案庭工作的好伙伴、好搭档。现在,望着坐在我对面,半个脑袋躲在电脑后面认真工作,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老张——明年即将光荣退休的老张,作为八零后的我,记忆中没有欢送老同志退休的歌曲,只能断章取义老狼的那首略带青春回忆《同桌的你》的部分歌词:“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日子总过得太慢,你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不十分恰当地表达一下我和这位老同志的工作友谊和略略不舍的同桌情怀。
老张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生人,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困难时期,但又幸运地赶上了恢复高考制度和改革开放,见证了我国社会的大发展,也经历了我国法院工作日新月异、日臻完善的历史阶段,应该属于文革后恢复公检法工作的第二代法院人。老张和大多数那个时期的法院人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从事司法工作多属于“半路出家”,但工作起来任劳任怨,敢担当、肯学习,工作方式十分接地气,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就是通俗所说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良好”。
说到“半路出家”,老张同志在进入法院工作之前,三十出头的他已是某中学的教育主任,基于兴趣爱好,业余时间自学了法律专业,取得了专科文凭。“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恰逢我院招考进人,老张来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他带着对法院工作的憧憬,毅然放弃了发展势头良好的教育工作,以专业课笔试、面试位列“榜眼”的好成绩,骄傲地进入了鄠邑区法院,开启了他的法官生涯。
说到法官生涯,就不得不谈谈老张和老梁(梁永仓)、老石(石胜林)等一帮老同志们共同打造的我院明星法庭——大王法庭。大王法庭位于鄠邑区的北大门,和其他三个基层法庭在方位上遥相呼应,被大家戏称为我院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大王法庭”虽称“大王”,其实一点也不霸气,之所以被戏称为“北丐”,不仅仅是因为大王法庭的办公环境、条件相对而言不尽如人意,而是因为老张这一批法院人勇于、乐于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善于运用“马锡五式”的审判方式处理社会矛盾,化解民间纠纷,甘当法律工作的“泥腿子”,尤其对于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事案件大多采用调解的方式结案。2003年,大王法庭审结案件零上诉、零上访!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零上诉的背后是扎扎实实的工作。老张说,那时候法庭虽然离家不是特别远,但为了工作,经常“开夜车”,或者索性全天候吃住在法庭,甚至把家属拉来“陪太子读书”做一些后勤服务工作。有时候,为了寻找有些白天“躲猫猫”的当事人,晚上老张和同事们一同在乡间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蹲点守候”。功到自然成,也就在2004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大王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联合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模范法庭”,老张也被评为先进个人。从全国数万个基层法庭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可不简单,这个奖可以说是全国基层法庭调解工作的“奥斯卡”奖。
正因为如此,老张他们几个人当年也算着实“火”了一把。为了宣传法院工作,县(当时户县尚未撤县设区)上把老张、老梁和老石三位同志巨大的宣传照片树在了高速路出口。一些同志开玩笑说,当年他们几个人在户县的大门口为全县人民站了一年的岗,当了一年的交警。为了宣传大王法庭的先进经验,县委和我院联合组织了大王法庭先进事迹报告团。言谈中,老张也不无得意地调侃道:“我被邀请宣讲报告十几场。那场面,套用宋丹丹的小品的台词:好家伙,那场面,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有位县上的领导干部听完后,激动地对我说:‘解放以来,我听过很多场演讲,但达到你讲得效果的没有,你讲得太好了!’甘亭镇政府一位经常写文章的老同志拉着我的手说:‘我从来没有服过人,听了你的报告,我服了’”。
我问老张,面对那么多人,你紧张不,他说:“这辈子还从来没有当着那么多人面讲过话。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不紧张才怪。人一紧张,嗓子就发紧、发干,端着矿泉水瓶子使劲地喝,俗话说水喝得多了,水平就高了呗。一旦讲起来,也就不紧张了,因为讲得都是亲身经历和大实话!”。后来,我看到了他的演讲稿,内容真的少有华丽的辞藻,但话说得凝练、结实——“因而面对当事人,有时需要讲法,有时需要论理;有时需要道德去衡量,有时需要情义去感化;有时需要和风细雨的耐心说服;有时需要狂风暴雨式的猛烈撞击;有时需要幽默风趣,谈笑风生;有时需要横眉冷对,毫不留情;有时需要旁敲侧击,点到为止;有时需要集中要害,重锤敲击;对明显无理者要义正辞严,严厉批评;对明显受害者,要旗帜鲜明,加以保护;对有文化的年轻人,用逻辑推理,让其服;对没文化的老年人,用情感去感化,让其信;对事小而气大的案子,劝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别为小事误大事;对事大而气小的案子,劝其从大局出发想问题,得让人处且让人”。上面这些文字,可以说是大王法庭经验精华的一部分,也是大王法庭法官干警们的践行司法为民的生动写照。
现在。老张在立案庭司职民事案件登记工作,他干得同样“津津有味”。这个津津有“味”,不仅是老张在立案工作中干得有味道,乐得其所,更是他的工作风格体现了法院人工作的“人情味”,彰显了司法人文关怀。这和老张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他常说,他来自农村,以前做梦都没想过吃上“皇粮”,当上国家干部,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能忘了本,忘了初心,还有很多老百姓生活很不尽如人意,能到法院打官司的都是迫不得已,我们不能对这些人生、冷、噌、倔。
当面对讨要金钱债务,愁眉苦脸的当事人,老张通常在立案的间歇会问:“你家几个孩子?家里情况怎么样?”,如果对方回答孩子都已成年,且都大学毕业,他会趁热打铁地说:“了不起啊!农村家庭供个娃上大学不容易啊,你的成绩大大地,老天爷多照顾你啊。被告他就不如你,他欠你钱赖着不还,老天爷就没让他的子女发达。你看,老天爷多公平!所以,你别愁,无论官司结果如何,心态要好,上天不会亏待好人!”。简单的几句话,听得当事人心里暖暖的,临走的时候,他们通常要和老张交个朋友,“好嘛!来,扫一扫,加个微信,我的网名叫‘为善最乐’”。过一阵子,当事人再次到法院办事路过立案大厅时,总要和老张打个招呼,顺便带一句:“你每天发朋友圈的文章我都看,好得很,受益匪浅!”。
面对前来离婚的年轻人,老张通常是看完诉状,然后拿着结婚证煞有介事地仔细端详着上面的照片,“姑娘你真有眼光,小伙子帅气的很呐,你俩真是郎才女貌,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你们分开了多可惜。你要起诉离婚,这是你享有的诉权,但感情问题不是法院可以一判了之的,起诉了不代表着一定离婚,诉讼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得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双方关系。现在案子立了,接下来让审判法官给你们好好调解、调解……”。寥寥数语,给前来离婚的年轻人界定了心理预期,也为后面的审理工作进行了铺垫。
面对起诉状有明显错误,而且脾气倔强的当事人,老张先会循循善诱,如果行不通的,就把眼睛一瞪,说:“你要这样告,也可以,官司不许人打赢还不许人打输?官司输了,钱(诉讼费)就扔到水里了,反正扔得又不是我的钱!”。通常,当事人先是一愣,然后觉得老张说得有道理,接下来便虚心恳请老张加以指正。总之,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老张运用多年修炼的“内功”沟通起来驾轻就熟、顺畅自然,不留痕迹。
将来,老张说等退休了,条件成熟的话,他有意为老百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用他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司法人生体悟帮助那些在困境中挣扎,需要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的人们。他常说,打官司的人通常是可怜的,一场费时费力的官司,可能毁掉一个人和一个家庭,拉锯战式的纠葛,会消耗人宝贵的精力,让人心理扭曲。这种法院人独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司法良知,更是人格魅力。
老张他们这一代人的芳华留在了法院,却很少听到他们谈及诗和远方,他们只用一摞摞枯燥的卷宗铺就了平凡、真实的年华。他们是共和国法治道路上不起眼的小石子,但每个小石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些小石子们点滴的故事吧……
小编寄语: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可是平凡如石头,也许终其一生也不会去想,他对于山中财富的意义。正如为法治事业默默燃烧青春年华的老一辈法院人,他们的无私奉献实实在在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脊梁。他们在平凡的人生之旅默然前行,从容的步履中,领略人生追求之乐趣,对事业兢兢业业,对他人无愧于心,陶醉于高山流水,也迷恋于四季风景,宽容豁达,潇洒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