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上班已经八年了,我有两个师傅,一位是我的第一任领导——一位是办公室主任张师傅,另一位是政工科长韩师傅。说实话,我没有真正拜过师,因为从没有给我的师傅们正儿八经倒过一杯敬师茶,但是在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两位师傅都不遗余力的交给我方方面面的知识。可以说,我现在能够工作得顺利有节奏,忙碌不紊乱,都是源于我两位师傅的谆谆教导。
张师傅是我的第一任领导,从我进院起就在办公室工作,从他手下的毛毛兵,到现在的“我办事,他放心”的业务骨干,中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我在与大家的磨合中,在办公室这个大集体里迅速地成长了起来。张师傅是个性情中人,不抽烟不喝酒,拿陕西人的话来说,是个爱“好”的人。平时知道我们这些新来的娃家里的远,总是利用下班时间带着我们上山摘杏,踏青赏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总要给自己找点乐子,才是快意人生。因为是办公室主任,免不了要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他的电话总是24小时开机,从来没有铃声,总是震动,问他为啥?他说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及时给领导汇报工作,安排各式各样繁杂的事务,他的电话又多,有时候正在开会电话就突然响了。咱是办公室人,就是组织会议的,咱都不遵守会议纪律,那谁还遵守啊?他的电话从最早的每天充一次电,到后来的每天充两次电,到现在的无时无刻都在插着充电,你就能知道他有多忙了。张师傅总说,人进单位的第一任领导特别重要,关系到这个人以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风格。张师傅不会特别的给我说要给我教点什么,但他总是在用他日常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机智的处事方式影响着我。记得有一次,同事的车子在来单位的路上与人发生剐蹭,双方都是急着上班,眼看要吵起来。刚好碰巧经过,他便把自己的车停在路边,下去与对方交涉。五分钟后,眼看就要吵起来的双方竟然握手言和,各自开车离开。我当时就惊掉了下巴,竟然还有这种操作?张师傅说,这事嘛,无非就是修车的事,我看没蹭个啥,就说你也是要上班的,为个这事儿不过就是拿补漆笔补补就行了也不用报保险,但是你要是迟到了不光是扣钱,去晚了领导还要说,得不偿失的,不行咱就各修各的?我把我们这边的电话给你留下,你要是有啥问题来单位找,我们肯定不会不管的。大家都上班,咱这挡着路别人也不方便,你说要是因为咱这挡路弄得人家都迟到了是不是也不太好?我问,就这?张师傅说,话就是这,但是说的时候要讲究技巧,我说的时候握着他的手,跟他拉近关系,其实人有时候堵得就是那口气,你要是给他好好说,他那口气消一点了,别的也就好说了。原来是这样!我瞬间明白了张师傅为什么朋友遍天下的原因,他总是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这无形中就会让别人把他当做自己人,也就能听进去他说的话了。记得搬进新的办公大楼时,单位的廉政灶还没有开,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吃饭,他总是多点一个菜最后打包,回去送给保洁阿姨,说这是今天我们出去吃饭剩的菜没吃完,还好着呢扔了可惜了,我这家在咸阳也没法热,刚好碰上你了,你要是不嫌弃就回去热热吃吧,保洁阿姨总是感谢的收下。我问他,为啥要给她点菜呢?张师傅说,那个阿姨条件特别困难,她每次为了给咱打扫卫生去灶上吃饭就晚了,最后总是对付一口。我又问,为啥不说就是给她点的呢?张师傅说,直接说给她买的,总有种施舍的感觉,让人觉得伤自尊。但是要是说我没办法弄只能给你了,她接受的也能不那么尴尬。咱这新楼打扫卫生很辛苦,让人吃好点是应该的。从那天后我明白了,即使要对别人好,也要以别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否则的话就会伤到别人自尊,得不偿失。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在张师傅身上我学到了与人为善的真性情,学到了不计较的豁达,也学到了多办事、少说话的服务精神。
我的第二个师傅是政工科长韩师傅。说来也巧,和张师傅一样,他们俩原先都是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一个成了办公室主任,一个成了政工科长。原本办公室和政工科就是一个大部门,后来因为事务太过繁杂这才分了家。我主要负责的信息化工作在我没有来单位之前一直是韩师傅在负责,韩师傅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了我业务上的师傅。在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以后,出于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才能的考验,单位把宣传工作也交给了我,这项工作原本也是韩师傅在负责,而且单位大大小小的材料都要韩师傅来起草,瞬间我对韩师傅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每每写好的通讯稿都要交给韩师傅先过目,刚开始韩师傅总是在上面改改画画,几乎通篇改掉,有时甚至重新写。但是韩师傅总让我把改过的的稿子都留着,要求我自己好好对比着多看两遍,看看到底差在哪儿,是语法?文风?还是逻辑?临走时还嘱咐我让我一定要都看书看报,看看人家的报道都是怎么写的。后来慢慢的,我的通讯稿韩师傅只是改动一两句;再后来,韩师傅只是改动一两个词。上次活动时,我写了份主持词连同上一次活动的通信稿一起拿上去请韩师傅看看,韩师傅看完以后停了一下笑着对我说,小同志,你可以出师了。我听了忙问,真的吗?韩师傅说:“写的还可以,但是读报看书不能停,要继续加油啊!我这总是批评的教方式,但是我也是希望你能在批评中成长的更快,忠言总是逆耳的嘛!”我忽然就明白了韩师傅为什么总是把我的新闻稿件打下去让我重新写,还不让我扔掉第一稿,其实就是为了让我能在批评和自我的批评中进步的更快,学习的更多。韩师傅有个外号——百度搜索,什么事情你不知道的问问他,他总能给你说出来一二三,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几乎没有什么不知道的,说他学富五车其实也不为过。记得有一次我问韩师傅我看电视剧里的人网名叫奇点,奇点是个啥?韩师傅坐在那儿喝着茶给我讲了十五分钟,从宇宙奇点讲到数学奇点,如数家珍似得给我介绍了个遍。那天我才发现,这百度搜索可不是浪得虚名,那得有两把刷子!问问韩师傅怎么会知道这么多?韩师傅说,没别的办法,多读书都看报,现在还得多加一条——多上网。上网不是打游戏看电视剧,是上网浏览新闻,了解知识,掌握国家大事。所有的事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只有每天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从那以后,我养成了每天看新闻的好习惯,把报纸上我认为写得好的“豆腐块”文章剪下来贴在本子上,没事就拿出来翻一翻。现在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新闻稿件也能在领导那里成为“免检查品”,这其实都与韩师傅对我的教导分不开。
上班这八年,虽然离家远,日子过的也辛苦,但是我的两个师傅,一个教会我在工作中生活,一个教会我在生活中工作,让我能够在工作中“找乐子”,在生活中“多积累”,工作中不犯难,生活中不受累,我想,这应该都是我无形的财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