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论坛 > 工作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审判管理队伍履职能力建设
作者:宁启波  发布时间:2022-06-22 10:11:43 打印 字号: | |

审判管理作为人民法院三大管理的核心,在法院内部各个层级、各个领域的管理活动中充当组织、协调者的角色,事关审判质效、公平正义和司法公信力。打造一支“讲政治、顾大局、精业务、懂管理、善调研、会服务”的审判管理队伍是做好新形势下审判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

讲政治。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必须提高理论素养。强化理论武装,培养浓厚的理论兴趣,用心感悟思想伟力,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感悟其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不间断地用蕴含其中的大战略、大格局、大气象、大智慧,涵养坚定信仰和高尚情怀,使理想信念更加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高度的政治自觉,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必须自觉审时度势。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审管干部要始终保持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心灵特别通透,用一双政治慧眼练就过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强化斗争意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定力,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任何复杂矛盾和艰难险阻面前都能看清方向、把握大势、保持定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使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把讲政治熔铸于心、落实于行,勇于自我革命,在挫折中不断壮大,在逆境中奋勇前行,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顾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有什么样的大局观,就有什么样的胸襟气度和处事格局。谋全局不只是领导者和战略家的事,也是普通党员干部的事。作为审管干部,没有顾全大局的视野,没有“一盘棋”思维,很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组织要求向东你向西,要求快跑你漫步,要求做点牺牲奉献你老大不乐意。俗话说得好,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审视审管工作,自觉把审管工作放在全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特别是在部门(或个人)工作与全院、全局中心工作相冲突时,要胸怀大局,分清轻重缓急,学会自觉让路,自觉配合,做到统筹兼顾,防止出现某些工作从局部看是“功”,从全局看就成了“过”,甚至南辕北辙的现象,使各项工作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不断炼就“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眼力。必须明白何为“大局”?具体到审管工作就是“五个清楚”,即清楚法院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清楚审管工作的职能是什么?清楚上级法院审管工作的焦点是什么?清楚辖区法院审管工作的优劣势是什么?清楚院党组对审管工作的期望是什么?只有对这些事关大局的问题搞清楚了,才能确保审管工作方向不偏不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找实审管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着力护航中心工作。

精业务。业务知识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知识,是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基础和遵循。是否学政策、懂业务已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能否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业务能力能使审管干部心里增强底气。必须学司法政策理念。司法政策和司法理念是一种特殊且稀缺的资源,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比如“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保障疫情防控的司法政策、司法改革各项政策、“修复性”的环境资源审判理念,等等。掌握司法政策理念能够确保司法工作方向不偏不倚。必须学审判执行业务。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同类型的审判工作性质、职能、范围、内容、对象均发生很大变化,人民群众的政策水平、法制观念、诉求表达等逐步提高,加之新形势日新月异、新任务日益繁重、新解释密集推出、新业务不断更新,必须加强学习审判执行工作方面的业务,对刑事审判、民商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等主责主业的内容、程序、特点等具体业务知识要熟悉,只有懂业务才能真正发现审判执行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各地各部门的优劣势在哪里,才能增强审判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扬长避短,工作成效才能显现。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有效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懂管理。建立“大审管”格局,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统筹推进法院高质量发展。把握好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着眼于全局,有助于把握事物的全貌和发展趋势。微观从具体问题入手,有助于找准问题症结、揭示事物本质。对总体审判态势要随时掌握,并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审判流程中环节多、分工细、跨部门流转时间长的问题,抓时限、抓衔接、抓规范,以流程的顺畅、程序的公正实现结果公正; 针对隐性超审限问题,重点加强对存在中止等扣除法定审限事由案件的管理,防止主观原因拉长办案时间;针对评查出的案件质量问题,完善相关制度,统一不同认识,确保实体公正。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判管理必须借力信息化,确保流程管理、质量评查、绩效评估等各项审判管理工作均实现零距离、无缝隙监管,最大程度地为审判工作减负。协调好上下与左右四方关系。多与上级法院、辖区法院、兄弟法院以及本院不同部门之间沟通,善于协调,掌握新情况,形成新共识。依托客观、准确、全面的办案数据,不断完善审判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核内容,避免指标异化,精准开展法官、审判辅助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尊重审判执行工作客观规律,注重形成正确导向,避免唯数字论、唯指标论等错误观念,防止干扰审判执行工作正常进行。竭力为法官“松绑”,充分激发各类人员工作积极性。

善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化认识,增强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之基、成事之道、创新之要、为民之本。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审管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比如,人均结案少而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问题、群众对审判执行工作满意效果不佳的问题、扣除审限不够规范的问题、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法官业绩评价不够科学的问题、司法公开力度不大的问题,等等。把影响法院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找准,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加以整改。深化审判管理理论研究,加强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助推审判管理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把司法改革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坚持上下结合。既发挥上级法院站位高、视野宽、统筹力强的优势,又发挥基层法院贴近实际、执行力强的优势,形成上下协同、联合调研的良好局面。既发挥上级法院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从工作全局出发,谋划审管调研工作的思路和任务,又引导基层法院开展好本单位系统调研,积极主动为审管工作大局谋对策提建议。既注重蹲点调研,又兼顾全局面上情况,加强对各地新经验好做法的总结推广,变点上的精致“盆景”为面上的亮丽“风景”。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切实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帮助。

会服务。审管办作为综合职能部门,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服务司法决策。在我国,不同省份、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甚至同一法院的不同部门,收结案情况、审判执行工作压力等差异客观存在。依托办案系统数据,对本院及辖区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态势进行科学分析,不断丰富统计分析维度,着力提升分析研判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前瞻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司法数据专题分析,为党组精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深刻领会党组“关注什么”“要求什么”,确保各项工作部署符合最高法院精神,切实发挥好党组的参谋助手作用。服务审执业务。审判管理归根结底是要服务审判,不断深化司法改革,规范审判权的运行,保障审判权的依法独立行使,促进审判质效、队伍素质、司法公信力大提升。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究制定规范法官裁判行为的制度性规则,引导、规范法官审判行为和价值取向。研究提出促进审判执行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服务法官干警。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紧紧围绕法官干警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关心关注的问题做好协调工作,积极回应审判执行一线需求,解决一线困难,将法官的需求及时反馈给一级管理层,在上传下达中实现审判管理的顺畅运行。及时调研法官办案需求,比如相关业务庭可以就审判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调研,形成共识,减少法官无谓的争论,为法官节约更多时间、精力。

着眼新形势,聚焦新问题。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审管工作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当好新时代审管工作破浪前行的瞭望者、开拓者,助推开创“新型审管”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