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经验交流
铜川中院“四个转变”推进多元解纷见实见效
作者:张文东  发布时间:2022-08-24 09:29:28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铜川中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重要指示,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有力构建了“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多元解纷格局。

一是坚持党政主导,推动纠纷化解从一元发力向共治共建转变。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党委牵头成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领导小组,并将万人成诉率等指标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项目,统筹推进多元解纷工作。2022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7838件,结案6178件,其中,新收案件6650件,同比下降9.59%。10年来,首次实现诉讼案件下降,多元解纷在化解案件增量、提高诉讼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开展了法院助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网格助力审判执行高效化的“双助双化”工作。紧扣法院助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全市法院诉调对接团队全面进驻辖区综治中心,开展诉前调解、立案登记、诉非分流工作,累计化解各类矛盾解纷158件。紧扣网格助力审判执行高效化,与区县综治中心建立“法院启动、中心梳理、网格主办、闭环反馈”的网格员协助审判执行工作机制,网格员共计协助法院送达法律文书212次,协助执结案件278件,网格员成为破解送达难的“千里眼”,解决执行难的“顺风耳”。

二是坚持多元共治,推动纠纷化解从化讼止争向少诉无讼转变。全面加强与公安、司法、民政、人社、妇联、工会等单位的协作联动,畅通线上线下对接渠道,不断深化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仲裁、公证等非诉讼解纷组织的工作对接。全市法院建成诉调对接中心5个,引入调解组织19家。全市16个基层法庭共引入特邀调解组织144个,特邀调解员217名。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700余件,司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524件。围绕我市创建国家普惠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与中国人民银行铜川市中心支行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铜川市金融消费者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实施意见》,与辖区金融机构建立金融纠纷化解联席会议制度、诉调对接机制、两级法院全面组建金融巡回法庭,召开金融审判联系会议3次,诉前委派调解金融纠纷70件,共审结金融借款、融资租赁、民间借贷等案件674件,全力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是坚持司法推进,推动纠纷化解从快慢不均向繁简分流转变。加快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实现纠纷一揽子接收、一站式调处、全链条解决。各基层法院普遍组建了由退休法官或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入驻的诉前调解室,今年上半年诉前调解纠纷1407件。全面深化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组建两级法院速裁庭(速裁中心),推进案件繁简有别、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今年上半年,两级法院共运用速裁程序办结案件1440件,占一审民事案件结案数的43.62%。认真贯彻实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由审判员一人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审理案件92件。全市法院全市法院结收比0.93,位居全省第三。其中市中院结收比达到1.05,位居全省中级法院第一。

四是坚持科技赋能,推动纠纷化解从线下运行向云上办理转变。扎实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社区、进网格、进乡村”,在线调解平台配设特邀调解员195名,2020以来在线调解纠纷2759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通过推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机制,2020年以来线上处理交通事故责任纠纷472件。为应对疫情影响冲击,全市法院全面开启线上服务,做到立案“不掉线”、审判“走云端”、执行“网上见”,今年疫情期间依法办案各类案件133件,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同步建成“云上法庭”,上线破产案件辅助管理系统、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和电子送达平台,建成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开通在线缴费系统,全面推进“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打通多元解纷、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