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建设是人民法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以来,榆林中院坚持科技赋能,智慧法院建设从“平台+智能”模式建设的初步探索到全面推进“智能化、协同化、泛在化”改革,实现了从平台化建设到制度重塑、从重数据化到重智能化、从内部应用到跨多场景应用的转变。
一是致力于提升信息化、科技化水平,加快全市智慧法院建设落地生根。2022年4月份,建设完成庭审智能语音识别系统,2022年5月份,建设完成云上法庭,通过探索推进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在庭审中的应用和推进线上庭审与科技法庭的深度融合应用,促进法院庭审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实现快节奏庭审、高效率办案。
二是利用云上法庭、陕西法院微法庭、远程提讯系统等科技支撑,开展线上审理减少疫情感染风险。庭审过程中,核实身份、举证质证、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法定程序,在“云端”依次严谨有序地进行,有效确保了案件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能够及时审结,真正解决了受疫情影响的当事人无法到庭的困境,今年以来,榆林中院共开展在线庭审129案,实现了公平正义“不掉线”。
三是庭审记录与人工智能融合是当今新时代发展趋势,也是提高庭审质效的重要举措。智能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具有语音采集、实时转写、学习记忆以及庭审笔录编辑修改等功能。在案件开庭审理阶段,审判员和诉讼参与人的发言可被自动载明角色,实现庭审语音同步转化成文字,并生成庭审笔录。书记员只需对语音转化的内容进行校对、编辑即可完成庭审笔录,大大缩短了庭审时长,庭审节奏明显加快,极大提高了庭审记录的效率和准确度。同时,为进一步提升语音识别转化率,建设了榆林本地语音方言库,转化准确率达85%以上,自该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庭审累计使用语音识别系统519次,助力庭审持续加速。
下一步,榆林中院将加快法治信息化工程实施,深入开展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深度推进线上庭审活动的全程录音录像、随案同步存储和审务督察工作,实现“智能化、协同化、泛在化”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设。根据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司法需求不断推进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强化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推动审判执行工作加速度,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