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瞧,村里来了一群法官

  发布时间:2024-05-27 16:12:24 打印 字号: | |

西安中院的“送法小分队”要来村里了!

消息一经传出,还没等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先锋新村党支部书记樊成利作出具体安排,就有急性子的村民跑到村委会打听。

“西安中院的法官要来给咱讲民法典呢。”

“啥时候来?”

“后天早上10点,马上就给大伙儿通知了。”

……

5月20日9时,先锋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凉亭下,已经摆满了板凳。

“我吃完早饭就过来了,怕来迟了坐到后面听不清。”村民强麦利一脸得意。

9时30分,一辆标有“法院”字样的中巴车停在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村道上。14名来自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和速裁团队的法官一下车,还没来得及欣赏田园风光,就在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里,感受到了夏日乡村的“热辣滚烫”。

“快,大家动作麻利些。群众都到了,咱尽快开始。”看到村民热切的目光,作为普法宣传小分队领队的民一庭副庭长陈平语调急促起来,她一边催促同事布置“课堂”,一边和村干部再次确认普法活动的流程细节。

“不是说好10点开始吗?我们没迟到吧?”……在同事摆展板、拉横幅、发资料时,陈平又一次打开手机确认时间。

看到陈平焦急的神情,樊成利笑着说:“不是你们慢了,是咱村里人心急。第一次有这么多法官进村普法,大伙儿都觉得新奇。”

原定于10时开始的民法典“课堂”,提前开讲了!

“咱村的彩礼高不高?”“只要离婚,就一定能分到房子吗?”“你掌柜的在外面借了钱,要债的上门,你该咋办?”“邻家借钱,可不能因为抹不开面子就不写借条,那借条咋写呀?”……

法官轮流“上阵”,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用诙谐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严谨分析,将民法典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定和知识点掰开揉碎,讲给大家听。

村民坐在阴凉下神情专注地听讲。当法官讲到有趣的例子,大家笑成一团。当听到因不懂法而造成的悲剧,大伙儿唏嘘一片。其间,还不时有人提问,和法官搭话。

“不愧是法官,不但说得明白、讲得详细,而且都是咱能用得上的。”坐在最前排的强麦利托着腮,听得很是认真。在同江龙法官讲彩礼的时候,她还特意拿出手机录音,她说:“我娃今年底准备订婚,可得听仔细。”

71岁的村民樊三财有些耳背,听得并不真切,但他还是盯着法官的身影,满脸笑意。他告诉记者:“我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法官,今早专门让娃送我过来,这一趟没白跑。”

从彩礼纠纷到民间借贷,从遗嘱继承到土地租赁……1个多小时的宣讲后,太阳晒得路旁的树叶都垂下了头,村民却个个神清气爽、意犹未尽。

“法官,再给咱讲讲出门打工,合同咋签呗!”有人提议。

“对对对!还有,工钱要是要不来咋办?”旁边的村民也纷纷附和。

最后一个讲课的高喜平法官本来准备关话筒了,但在村民的要求下又开讲了。

“没想到大家学法的热情这么高,以后我要继续到一线普法。”作为法院“新兵”的法官助理周英第一次参与基层普法,这次特别的经历,让她进一步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法治信仰。

宣讲结束后,村民围在法官身边咨询求助,久久不肯散去。樊成利更是在乡亲的委托下,拦住陈平恳切地询问,能不能让法官在村里多待一会儿。

“我们这次来,一方面是为了普及民法典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深化诉源治理,给潜在的矛盾纠纷‘熄火’,不着急回去。”陈平的话给樊成利和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后,法官干警自由组合,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深入村组入户走访。

在一户儿子外出打工不幸身亡的村民家里,法官了解情况后,讲情理释法理,为决心给儿子讨公道的老父亲支招、解心结;在一户疑似遭遇合同欺诈的村民家里,因居家老人不了解事情原委,法官现场视频连线户主的儿子,在半个多小时里,从举证、合同效力认定及诉讼风险等方面给予了专业意见;在村内一家民营企业,法官耐心为几位因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存在分歧而陷入僵持的股东解读法律相关规定,为他们提出了解决方案……

经营着一家葡萄园的孙一天一直为迟迟追不回的货款发愁,入户法官了解情况后,三言两语就为他指出了问题的要害,并对葡萄园的制度化管理、规范化销售及财务制度流程提出了专业建议。孙一天感激地说:“人民法官为人民,今天我算是真切感受到了。”

村道弯弯曲曲,足迹深深浅浅。14名法官行走在充满生机的乡村土地上,将民法典送到村民家门口,也将法治的“种子”种进群众心里。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眼下,2024年“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正在三秦大地火热开展,从送法上门、巡回审判,到知识竞赛、网络普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让尊崇民法典、学习民法典、运用民法典成为一种风尚,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越来越多三秦百姓的共识。

来源:陕西日报、西安中院
责任编辑:王鑫